时光流转,2024年转瞬即逝。在这一年里,职场人频繁提及的10大关键词,不仅揭示了职场生态的深刻变迁,也反映了职场人的心声与追求。今天和小爱一同回顾2024年的年度热词,快看看哪一个让你破大防?
01. “浓人VS淡人”,自洽是最舒服的状态
继i人和e人之后,“浓人”“淡人”成为2024年职场新人设。职场淡人,表示职场人对于同事内卷、领导施压,内心毫无波澜,不关心自己本职工作外的任何东西。与之相反是职场浓人,主打一个热情洋溢,生命力满满,往往有着工作狂既视感。在网友热议“浓度”的表象下,是当代年轻人越来越清醒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态度。相较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,年轻人更看重内心真实的追求,也更在意身心健康。职场‘淡人’还是‘浓人’,没有所谓的好和坏,也不用贴标签定义自己。
自洽,就是职场人最舒服的状态。
02. “班味”:忙碌和压力,寻找平衡和释放
“班味”的走红源自一篇网文:“只要上过班,就会沾染上了班味,再也去不掉了。”“这段文字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共鸣,曾有网友锐评,“那种上过班的疲惫气质真的是模仿不出来的。”“班味这种东西就像爱情,就算捂住嘴巴,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。”“班味”形容职场人因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加快而呈现的一种特定状态,如素面朝天、精神略显涣散、衣着休闲且眼中透露疲惫,久而久之,会导致部分人产生职业倦怠。网友们热议“班味”的同时,也分享各种“去除班味”的方法,如通过旅游、度假、烹饪、运动等方式尝试摆脱工作带来的疲惫感,寻找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途径。
03. “私自文学”,这两个字好陌生。
该梗出自一位网友在加班两个小时后,没有和领导打招呼就离开公司了,于是被质问为什么私自下班,让人突然感觉私自这两个字好陌生。一时之间,“私自下班”一词引起了不少打工人狠狠共情,纷纷开始各种“私自文学”造梗:“他凭什么私自给你打电话”、“那我明天不来了,怕你说我私自上班”……虽然让人啼笑皆非,但也透露出不少职场人“下班自由”被无情剥夺的无奈。
04. 打工人3.0:“新质职场”正加速塑造
2024年被称为AIGC技术落地的元年,伴随而来的是,AI与职场人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:担心机器替代工作,也担心不会机器而被替代。于是,打工人3.0的概念应运而生,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意识到,在数字化时代,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,还需要具备数字化思维和创新能力。人工智能技术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,让职场人更清晰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对工作效率提升的助力。新技术应用、不同领域交叉也使职场人意识到掌握复合型技能的必要性,“新质职场”正在加速形成。
05. 城市里的“牛马”,破大防!
以前人们喜欢谈“黑马”,现在人人都在社交平台调侃自己是“牛马”,以表达工作中的疲惫与心酸。“为什么今年最火的旅游目的地是阿勒泰?因为牛马就是喜欢草原。”“牛马累了知道休息,牛马们累了会给自己买咖啡。”这类梗刷遍各个社交平台,打工人看了当场破大防。但玩笑之余大家也都明白,为了家庭生计,各自的生活节奏和责任不容松懈。生活虽有不易,乐观的心态能让生活增添几分乐趣。
赶紧!赶紧!赶紧!长按扫码先!!!
小爱插一句,不知道这些梗,太out啦!赶紧来爱因森新媒体训练营提升一下啦!
账号运营、网络直播、短视频拍摄剪辑、网感培养,内容输出一站搞定!
小白轻松上手!无论是全职还是副业都是妥妥的安全感,财富自由正在向你挥手哦——
06. “夹角打工人”,卷不赢,躺不平
每当职场人焦虑地对待自己的工作、事业和人生时,就像有两个人在脑袋里打架:一个说:“不逼自己一把,根本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”,另一个说:“人生最重要的是享受当下”。那种躺不平、卷不赢,总会有一种“夹角”的感觉,被网络上称之为“夹角打工人”的状态。这一职场词汇背后承载了一代年轻人的深层次焦虑和追求,职场上的“夹角”是无法避免的,但只要我们拥有清晰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,这些“夹角”都将成为我们成长的助力,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职场天地。
07. “工作脑”,你被确诊了吗?
今年,“工作脑”话题度一度碾压“恋爱脑”,频频冲上热搜。一旦开始工作,就将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面。不少网友纷纷“哭诉”自己正式确诊为“工作脑”:
“上班三个月,如今已精通自我PUA技能。”
“身体节奏放慢了,但心理节奏一直停不下来,总想着工作。”
“你们先聊,我回个工作信息……”
“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、习惯性自我妥协、上下班界限模糊、工作至上,过度追求完美。”
如果你有以上症状,那么恭喜你,被正式确诊为“工作脑”。对工作保持热情,在职场上并不是件坏事,但如果过度“工作脑”,不仅会让我们在职场上倍感压力,还有可能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闲暇之余,还请别忘好好对自己哦。
08. “已读不回”=藐视权威?
起因是一家企业负责人,在22时05分通过微信群发布了一条“全面停止调休”的消息,结果4个小时后,也就是凌晨两点多,由于无人回复,负责人突然“爆粗口”,直言以后发通知不回复的,一律按旷工处理。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网友们的评论几乎一边倒——“下班了凭什么让我随时回消息?”“半夜不用睡觉的吗?”“这活儿要是给加班费,我立马就干。我特么又不是康师傅,凭什么总让我加量不加价?”
员工的“已读不回”是一种集体性的消极反馈,不仅影响工作的推进和团队的协作效率,还会损害企业内部的和谐氛围,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声誉。面对员工集体“已读不回”,从侧面也说明了,可能是公司的管理出了问题,是否保障了劳动者的“离线休息权”。
09. “松弛感”,就是最好的状态
“松弛感”最初进入大众视野,是因为某博主分享的一则见闻:自己在飞机上偶遇一家人,尽管遭遇证件过期、行李被退等诸多意外,却丝毫没有任何怨怼,而是以一种平和淡定的态度,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。反而是作为陌生人的博主,在旁观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“应激”反应,由此引发有关“松弛感”的讨论。松弛感的出现,反映了职场人对精神压力的释放和对心理健康的重视。对于职场人来说,保持松弛感不仅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和焦虑情绪,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,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和谐统一。用平常心,做非常事。
如果人生是一场长跑,松弛感就是最好的状态。
10. “大厂平替”,新型职业选择理念
“不是XX买不起,而是XX更有性价比”成为近年朗朗上口的消费宣言。这一趋向,也“吹”到了职场。“大厂平替”这一概念在今年逐渐走入公众视野。大厂持续缩编,就业压力不减。职场进入“性价比”时代,“大厂平替”成求职新选择,那些规模较小但能够提供类似大企业待遇和发展机会的公司或岗位。随着职场人对大厂光环的理性看待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,而不仅仅是追逐品牌效应。
回看2024年度“十大热词”充满人生百味,它反映了职场文化的变迁,也揭示了社会经济、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。
不断变换的,是每年的热词热语,而不变的,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从哲学的角度来讲,生命是一团欲望,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,满足便无聊。2025年,小目标可以继续列,但想要有“卷”的能力和“躺”的底气,还是要不断充实自己!知识与技能的粮仓会让你更容易顺应时代变革、发掘工作的崭新可能、在新的产业格局中有所作为、从容应对“躺”和“卷”。
最后,爱因森教育祝宝宝们新年快乐!2025,愿我们都夯实知识、丰富见识、提高胆识,万事胜意!
新的一年,爱因森教育携近百门热门课程继续助力学员实现职业理想!